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艺海观澜>音频欣赏

音频欣赏

【读书荟】从《论语》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
(2020/08/03) 关闭

编者语:

各位盟员,今天,“读书荟”由民盟盟员吉成晟担任主讲人,为大家带来“从《论语》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”,欢迎大家收听观看。

同时,“读书荟”“盟萌细语”两个栏目主讲(分享)人志愿者的招募持续进行中,欢迎大家踊跃参与。

      吉成晟,民盟市委会学习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、民盟综合一支部副主委、辽海讲坛讲师、辽海·沈阳讲坛兼职教授。高级工程师、社会工作师、心理咨询师、婚姻家庭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。从事国学经典、家庭教育、婚姻、心理讲座及咨询等社会教育工作19年。


2017年获得“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、在“感动沈阳人物”评选中,获得“道德模范提名奖暨身边好人”荣誉称号;2018年入选《沈阳市直机关民主人士风采录》;连续多年获得“民盟沈阳市委会优秀盟员”荣誉称号。


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口头禅。但是,起跑线的含义是什么,家长们却未必理解到位。

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,起跑线是孩子的品德教育,可以说是“成人”教育。因此,古人特别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。而现在许多家长却认为,学习各类知识才是孩子的起跑线,这样的教育属于“成才”教育。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距,导致了“问题孩子”层出不穷。

“复旦大学博士下毒案”“武汉某大学博士机场掌掴服务人员案”“博士毕业生高铁抢占座案”,让我们看到一个残酷的事实:学历跟修养并不成正比。同样,文凭也不是文化的代名词。

习总书记说,“研究孔子,研究儒学,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,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由来的一个重要途径。”他十分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在为孩子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中的重要作用。我觉得《论语》作为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类智慧的百科全书,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诸多家庭教育智慧。

一、从做人的根本抓起

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从孝开始,到文结束,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——那就是孝的文化。子曰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”孔子认为孝是品德的根本,是教化产生的根源。

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悌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

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是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规则意识入手,而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孩子的才艺培养,或者学习成绩上。以为只要孩子的智力高,就万事大吉了。以至于培养出很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。他们没有感恩心,没有责任心,没有道德底线,藐视规则,甚至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。这实在是家庭教育的悲哀!

二、以身作则

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。子曰:“己身正,不令而行;己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“政者,正也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!”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多,但是自己却做不到。我在做家庭教育咨询的时候就遇到过很多类似的家长。他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,自己却终日沉溺于网络游戏、酗酒、打麻将、追剧等等。中国人都知道一个道理,那就是上行下效。有些家长对于“教育”二字的理解很偏颇。教者,上所施下所效;育者,养子使作善也。孩子们不听家长如何说,而是看家长如何做。家长能够做到“学而不厌”,自然会为孩子树立榜样。正所谓“身教胜于言教。”
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,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”

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家教的重要性,要求家长履职尽责,为孩子“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。”

三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

子曰: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於事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以议也。

“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,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,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,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。“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,但又以穿破旧的衣服、吃粗糙的饭食为耻,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。”

缺乏真正的信仰,缺乏正确的价值观,也就是缺少“求道求仁”的理想。这样的人,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。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,不顾廉耻,卑躬屈膝地去钻营,或者铤而走险,以身试法。相反,那些把“道”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,因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仁德,就不会专注于衣食方面的浅薄享受,而是淡泊名利,进德修身。

孔子赞美弟子颜回:“贤哉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!”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
“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真正强调的并非安贫,而是乐道。孔子也并非反对发家致富,他只是强调获得利益要符合道义。孔子的话给了家长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,那就是:家长在教育孩子时,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。《易经》有云:童蒙养正,圣功也。

四、提升孩子的情商,教会孩子反躬自省

有人说,如果把成功因素分为两大类,即情商和智商。那么,情商因素占了80%,而智商只占20%

子曰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这是人际和谐的黄金法则。也是对人的基本要求。

子曰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孩子如果能够在此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基础上做到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那必然会在团队中成为最受欢迎的人。

子曰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意思是说“具有君子品行的人,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。而那些没有修养的人,无论出现任何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,撇清自己,从不会去反思自己,从自身找原因。

曾子曰: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
这句的意思是: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: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?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?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复习了吗?

曾子在孔子学生中并不是最聪明的一个,其智力远不如颜回、子贡等人。曾参虽拙了那么一点,其实并不是笨,只是人比较老实,不太说话,喜欢一个人安静下来反思。不过,后来谪传孔子学说的反而是他。他著了《大学》,而著《中庸》的孔子的孙子子思,也是跟他的学生学习的。一般人拿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代表孔子思想,其实是曾参的思想,是孔子的思想与曾子具体实践形成的儒家思想。由此可见,曾子虽拙,但他懂得反省,所以后来才会取得孔子接班人的成就。

子曰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反省,一是要掌握反省的时机,最好在孩子安静的时刻,心态平稳的情况下进行;二是要懂得反省的方式,可以是内心的自我教育,更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用笔头记录下来,并且有计划的拿出来看一看,可以是一周一次,也可以是月一次;三是要注意反省的内容,曾参曾给出了反省内容的答案——为人处世与学习,这就是最好的内容。

所以,对于当下的父母而言,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智商方面没有高人一筹的实力,要想孩子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成就,就必须学习曾参,学习曾参的自我反省能力,在实践与反省当中取得进步。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有五项修炼,其中的一项修炼,就是改善心智模式,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。可见,该理论汲取了论语的智慧。

五、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

哀公问:“弟子孰为好学?”孔子对曰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不幸短命死矣!今也则亡。”

鲁哀公问道:“在您的学生中,谁最好学?” 孔子答道: “颜回最好学,他从不迁怒于别人,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。不幸年纪不大就死了。现在就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了。”您看,在孔子的眼里,遇到问题反省自己,犯了错误深刻检讨自己,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,就是好学。在他的三千弟子中,只有颜回做到了。
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孔子这句极为著名的话,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、好学之士的座右铭。凡有一点特长的人,他都认为有可资借鉴取法之处。就是有错误的人,他也认为可以作为反面教材,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。他喜欢以别人为师,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。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,就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,可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。因为人往往自以为是,免不了虚荣和傲慢。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。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,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,更可贵的是,不仅要师人之善,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,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,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、修身养性、增长知识,都是有益的。

六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

孔子曾经问自己的孩子:学礼乎?答:未学。孔子说:不学礼,无以立。于是,他的儿子开始学礼。这里的礼泛指一定社会制度下的行为规范。

古往今来,一个不懂礼,不守礼的人,是不可能令人尊重,并得以善终的。

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。有弟子问孔子如何修仁?孔子的回答是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一个孩子,如果从小就懂得遵守规则,那么当他长大后就不会没有社会公德,没有职业道德,没有家庭美德。

宋代的赵普曾经说过:半部论语治天下。日本的近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在《论语与算盘》一书中,更是对《论语》推崇备至。

从《论语》中可以汲取的家庭教育智慧甚多,由于时间的关系,仅举上述几方面,大家可以深入阅读《论语》,细心体会,定会收获多多。

“养不教,父之过。为父母者要肩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社会责任!